電影《給19歲的我》本來獲得觀影人廣泛好評,後來一位前記者、雜誌編輯吳芷寧在Facebook撰寫兩篇文章,描述自己觀影後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引起一連串關於紀錄片的拍攝倫理、觀影倫理的爭議。而公民記者蕭雲在這些討論期間,訪問電影其中一位受訪者,卻以對方無講過的soundbite作為標題,繼而引發一連串的延伸事件,例如被指事後強求當事人再次回應、蕭雲的支持者以相信人格為由與對文章有質疑的一方互相指摘。
繼續閱讀 “十年人生,為自己想做的「記實」下定義”最後一程
平靜村落將被推土機碾過剷平,大家群起抗議據理力爭,希望在發展就是硬道理的主旋律下,為後代留片清山綠水。大家曾經如此相信。
繼續閱讀 “最後一程”流浪農民
農友突然被地主收地,只有半個月通知,連日來趕緊收割、移植有價值的幼苗去其他農場;剩低的農具、農資,唯有四出找農友接收。
繼續閱讀 “流浪農民”毋負時代 定格夕陽——以記錄作為力量,一齊同花農殺出黃昏
這段時間網誌更新減少,有時農墟也由農友代班,原因是忙於整理和撰寫《日落花關》的稿件,距離目標出版時間不遠,我們也希望儘速完成。
繼續閱讀 “毋負時代 定格夕陽——以記錄作為力量,一齊同花農殺出黃昏”劍蘭量少價高 本地花農年尾衝刺
今日是年廿八,不少本地花農都趕緊將合時年花銷售。
繼續閱讀 “劍蘭量少價高 本地花農年尾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