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潮退卻:殘酷現實裡,農戶堅持自主尋覓曙光

來到3月仍然是葉菜量產的時刻,銷情淡薄則並非一天半日的事,仍有交菜出蔬菜統營處(VMO)的農友分享,自1月農曆年前後已開始間中收到對方因數量過多而停止收菜的訊息,而菜包客戶亦每況愈下,近日收到愈來愈多農友尋求出貨的查詢。可是我們在最近每個星期對著零星落索的街道開檔,無論是借場給我們的取社商店,還是農墟本身的生意都很不理想,若非寥寥幾位熟客仍然風雨不改熱烈支持,農作物大概每個星期都要原車返農場。總體而言,今個冬季的農作物銷情明顯比過去兩年下跌1/3至一半不等,也無力幫其他農場出貨。

繼續閱讀 “熱潮退卻:殘酷現實裡,農戶堅持自主尋覓曙光”

有機菜滯銷 菜統處近日多次停收

近月本地有機蔬菜銷情淡薄,在冬季農產高峰期,卻仍有大批蔬菜未有去路。最近兩個月,蔬菜統營處(VMO)以數量太多為由多番停止接收有機菜,並幾過多的蔬菜列作退貨及轉送慈善機構。

VMO並非有機菜農最主要的批銷平台,一些規模比較大的農場早已自行建立自己的銷售網絡、自己開街市檔及送菜服務,但一些中小型農場十分依靠週末位於各區的農墟或自己的小網絡,而日常的蔬菜則仍然交予VMO,雖然價錢不高,但至少不會浪費、稍為收回種子錢。事實上過往當VMO收菜量過多時,都曾經以棄置(又稱「倒海」)或贈菜方式,處理無法吞吐的蔬菜,只是近日情況更為頻繁。

不過在移民潮下,加上防疫措施全面解除,不少農場的菜包貨直線下降,有農場送貨量比2020年下跌60%,必須通過展銷等平台增加客源。而仍依賴VMO的農友情況更壞,有農友反映自過年後、近兩個月頻繁地收到VMO的停收蔬菜通知,感覺今年的銷情比過往慘淡,當中生菜、椰菜、紅菜頭已連續兩星期過量停收。

除予慣常的批發市場,VMO近年在黃埔或將軍澳設立零售檔、又聯同魚類統營處(FMO)開設網店,然而有農友認為,這些措施不少農友都已自己運作中,雖然VMO前線員工已盡力出菜,但作為官方背景的機構,VMO理應有更大能量爭取更廣闊的銷路,例如爭取更多大型安老院舍、學校等小農戶不容易進入的市場。

本地葉菜高峰期即將結束,然而這段時間各個農場仍有不少優質新鮮蔬菜供應市場,大家不妨趁這段時間支持下本地菜;我們自營的農墟及菜包近月銷量亦有下降,今季菜包將派送至月中完結,而農墟則會持續每星期六下午運作。

地政發信通知屯門井上村、竹園聯合村、牛池灣村村民遷出期限

政府收回綠化地帶及市區寮屋用地進程不斷加速,近日竹園聯合村、牛池灣村(與茶果嶺合稱九龍三村)以及屯門井上村,相繼有村民收到地政總署的遷出通知。

繼續閱讀 “地政發信通知屯門井上村、竹園聯合村、牛池灣村村民遷出期限”

桑樹

桑樹又準備開花結果,無論是最初定再返牛潭尾都是桑樹打果的時候,所以每次有桑子摘就代表又過一年。第一年見到桑子,被桑的甜味與顏色吸引,一到休息時間就會瘋狂採摘後馬上放入口;第二三年見到桑子,想起超級市場的天價,總會幻想如何發達,但往往在出墟前都無時間或無將要收成、包裝桑子這件事放在心上。

每年二月在同一個地方,做著看似一樣但又有少少唔同的農務,培苗、開田、整地、移植etc種種,以前每件事都要拎出來大寫特寫一番,今日變成要追趕的正經事,但也可能因為不再放大這些細節,才能真正體會或感受每種農務的意義。

我們這一代無論用怎樣的身份進入,都必然見證香港農業的退潮與沒落,但也在同一個時刻,仍然能夠在一眾老農夫、老牌農會的分享身上,感受到昔日農業興盛時的種種,繼而有機會通過書寫、攝影去將各種經驗與事蹟留個記錄。我們也幸運地有機會獲他們傳達知識的同時,也能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汲取到來自世界各地農業知識、應用小型但現代化的技術。

留低耕田起初只是一種「想成為為留下來的人」的自我實現,但經這幾年在農場各種嘗試,再在最近收集各位農民前輩的口述與文本記錄裡,再次體會到鄉村與鄉村生活者的韌性,不會輕易相信他人所言、也不會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輕易動搖,自己用盡全力去實踐與嘗試過,所有知識與經驗都不容易被挑戰。

如果單純為實現「想留低」之類的意志,又或者想用耕種去撫慰人心或傷口,未嘗不可卻又總覺得是對土地有種莫名虧欠。耕種、農村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有意義、值得實現的生活方式,置身其中自然有所體會和轉化。

今年桑樹再開,在即將開始、短短一個半月左右的結果期裡,好想試試買樽更好的三蒸去浸兩樽桑子酒。其實桑子本身已經有一定甜度,如果有時間更想試試直接將它發酵,聽講需時更短、味道更濃。

或許正因為不斷地、重覆地應用著、耕耘著這片土地,才能孕育出這種氣味與內涵,唯有這樣方會令人無法抗拒,也不想輕易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