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先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希望香港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友們生意興隆,豐衣足食。
這幾年一直協助信芯園籌劃開放活動,今年可能到了樽頸位,面對不少挑戰。首先是今年百合、劍蘭花期有落差,1月寒潮延後了開花時間,應市年花供不應求。
其次是農曆年間由於疫情關係,市民和難得放假的移工朋友,紛紛湧到新界。結果人流不勝負荷,須在農場實施人流管制,當然無癮。有敗興而歸的參觀者不滿無花睇和人流太多惡言相向,甚至要求回水。
繼續閱讀 “與其走馬看花打卡 不如深度發掘農村故事"新年伊始,先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希望香港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友們生意興隆,豐衣足食。
這幾年一直協助信芯園籌劃開放活動,今年可能到了樽頸位,面對不少挑戰。首先是今年百合、劍蘭花期有落差,1月寒潮延後了開花時間,應市年花供不應求。
其次是農曆年間由於疫情關係,市民和難得放假的移工朋友,紛紛湧到新界。結果人流不勝負荷,須在農場實施人流管制,當然無癮。有敗興而歸的參觀者不滿無花睇和人流太多惡言相向,甚至要求回水。
繼續閱讀 “與其走馬看花打卡 不如深度發掘農村故事"這幾個星期,新田信芯園農場迎來了數以千計支持信哥的市民,當中不少抱著支持農夫的想法,而農夫也確實感到大眾對自身農藝與堅持的肯定。
繼續閱讀 “農夫自強與營新——信芯園經驗"前農林漁業管理處處長布力祺(W.J. Blackie)1954年發表一份香港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當時畜力和農具使用情況尚算滿意,而且價錢合理,在普遍農地面積細小但高產的農場裡,適宜推廣小型耕種機器,而非拖拉機等大型農機。這亦成為日後政府向農戶推介小型機械的指導方針,在往後數十年,微耕機仍然是香港最常見的農機。
然而這並不能滿足部分農友的需求,今年信芯園引入一部50匹拖拉機,趕及於百合花種植時期啟用。農機使用經過豐富的信哥,也是首度使用拖拉機,自己也不敢亂動。
繼續閱讀 “50匹拖拉機開入信芯園"自從去年社會運動之後,香港不少油站不再出售散裝汽油。信芯園信哥在Facebook呻買油難,亦有不少農友在平日的互動中,交流在現時政治氛圍下的買油方式:有人用電單車泵油、有人向某油公司成功申請「公司油卡」,但如果沒有申請BR(商業登記)的農戶,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呢?
繼續閱讀 “農機缺油 漁護有責"農用機械都可算是昂貴的消耗品,無論新手老手都要面對機械打柴等情況。不過亦因此,不少經驗豐富的農友,都擁有維持機械的能力。除了一般情況的維護保養,更多時不同的農機都會拆拆改改,自行將壞、爛的機件換走,換上合適的部件。
例如大部分打草機的引擎都通用,亦可以置換於肥料噴灑器上。而除了因應地形或需要改裝外,農夫甚至會將兩部、三部不同部件損壞的機器一次過拆開,重嵌成一部可用的機器;又或者將原本機器拆走部分零件,改裝成為適合現時使用的工具。
繼續閱讀 “廿年老犁田機再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