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手落腳 砌出生活

近日,Facebook都滿是生活書社的報導,書社理應講書,店長鍾耀華、葉泳琳卻總將書架掛在口邊。小小書架,不是甚麼驚世名牌,而是來自古洞志記鎅木廠的作品,有留意東北發展的朋友,相信也不會對這個品牌陌生。

志記的故事,各大媒體也有報導過,不過直到今天,前路卻依然茫茫。唯一的好消息,大概是前期工程原定位於馬草壟的鑽探被取消,但東北發展的巨輪,卻沒有隨之而停低。

七月天,時晴時雨,權哥還是十年如一日的在修理廠內的皮帶鋸:「最古老的方法是用銀焊,將鋸的兩邊用兩把扁銼,挫到斜邊為止再接合在一起,再用焫雞將它們黏實。」

社會運動有其特性,當媒體關注時,總會吸引一大批目光;然而當鎂光燈漸漸熄滅,看似聲勢浩大的運動,也慢慢被人遺忘。

東北反迫遷運動當然也不例外,2014年立法會外七次會議後,東北再次因馬屎埔收地事件、古洞強拆事件重回大眾的視線,但很快社會風向又把群眾都吹走了。曾經成為大家口中要同行的村民,則再次回復日常安靜的生活。

「最近少了人入村。」

沒有人需要被怪責,群眾確實是動態地隨著媒體所牽引的波浪流動,雖然關心的人愈來愈少,但生活仍是要繼續下去。因為,只有生活是最需要被守護的權利,「日常」是每個人都渴望的東西。

無論是木廠還是農地,為著生活寧靜地對抗世界倒退的人,尚城市的每個角落裡在耕耘,偶爾會很寂寞,但始終不會覺得孤單。

今個週末,志記將會在所在地跟十多位朋友一起「落手落腳整木凳」,在生活中對抗被資本壟斷的意識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