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滘乾坑綠化帶被改劃 明年賣地起豪宅 散村遭迫遷

政府早前公佈本季度賣地計劃,其中一幅地位於大埔滘樟樹灘一個叫「乾坑」的地方。此處去年被城規會改劃,由綠化帶、保育區轉為住宅地(低密度住宅)。不過,乾坑村內十多戶村民直到地政署走入屋內登記時,才知道自己家園即將被徵收,並將分批拍賣予地產商起豪宅。

改劃於去年九月被通過,當時城規會並未有明顯的反對聲音,亦沒有村民表達不遷不拆的訴求。地政總署去年底突襲乾坑,進入多個村民家中進行登記,在建築物上寫上不同記號;今年9月更在不顯眼處張貼告示,要求其中一戶村民12月前清空土地,供政府發展之用;另有六戶則需要在2017年下半年前進行清拆。非賣地範圍內的數戶,土地用途亦已被改劃。

私人地不需被徵收

乾坑村民批評當局未經諮詢就強行改劃發展,而細看規劃圖,再對照地段索引圖。被改劃的地段內,私人土地並不包括在此發展計劃當中。這些土地,分別由JILL SILVEY、BILLION GLOBAL LIMITED(兆球有限公司)、ELEGANT POWER ENTERPRISES LTD.(豪力企業有限公司)、江姓人士、五位雜姓人士以信託形式及CHEN YUNYU、ZHU PING持有。

其中「兆球有限公司」董事為何鐵基、何鐵城,都是資深投資者。至於「豪力企業有限公司」其中一位董事為羅潔芳,她是上市公司大同機械(0118)主要股東之一,根據大同機械2016年中期報告,「豪力企業」亦持有若干大同機械股份。

至於江氏家效族持有的土地,土地註冊處資料亦顯示部分土地是他們的祖宗自1898年起持有,兩幅地至今依然未傳外姓人,樟樹灘村內建有江氏宗祠。另外區內兩塊土地,均在2003年以628萬售予名為”CHEN YUNYU / ZHU PING”的人士。

由於我們曾向規劃署索取放大版的分區規劃大綱圖被拒,只能根據2014年城規會文件調查,發現今次政府賣地範圍、以至被納入開發計劃的土地,「剛好」避開了上述私人土地地段。當中受影響的村民,大部分都居住在政府土地上的牌照土地及牌照屋,當中亦有部分是永久屋。

鄉事只顧風水景觀

乾坑並非一條獨立鄉村,被劃入樟樹灘村界內,當區議員則為新社聯的陳笑權,他同樣是大埔鄉事委員會的首副主席。翻查城規會文件,由鄉事派提出的意見只有這一段:「只有一名大埔區議員及樟樹灘和大埔尾的村代表和村民認為改劃乾坑那塊用地會影響風水,以及發展項目不應太高,並要求把樟樹灘和大埔尾兩村附近更多土地釋出作鄉村式發展……」(鄉村式發展容許丁屋發展)當時規劃署的回應是,擬議的發展項目對周邊地區不會有負面的視覺影響。

乾坑村內亦有一條河流流經,漁護署署長時任黃志光表示,該河並非「具重要生態價值的河溪」,會按照有關保護天然河道的技術通告的規定保護該河。該用地有約1.12 公頃屬政府土地,擬出售作私人住宅發展之用。地契會加入保護樹木條款,細節視乎地政總署在賣地前進行的樹木調查的結果而定。

乾坑被規劃作「住宅(丙類)」,意即為中低密度的住宅,加上已納入來年賣地計劃,而這個規容許地產商興建(離水平基準)120米高的建築物,不難想像這地段日後將會成為超級豪宅。以附近同樣為住宅(丙類)的「鹿茵山莊」樓價,每呎超過13000元(中原數字)。

012.JPG
風水石

村民50年代起開荒

乾坑村在50年代前為一密林斜坡。後來理民府為發展新界,批出多幅農地供人申請,阿黃的家族自50年代開始來到乾坑村開荒,建立「嘉密園」農場,多年來以種植果樹、農作物、養豬維生:「當時大埔道(即大埔公路)只有我一戶,發生交通意外時,救護車都要問我借電話。」經過多年變遷,加上猴子、野豬經常摘食,黃家已經沒有種菜和養豬,但仍有種香茅、芒果、龍眼等作物。

現時村內依然種有大量果樹、大部分地區的森林景觀也未被大規模破壞。雖然阿黃的家園不需要被逼遷,但他過往一直耕種的果園,以至出入的通道都會在第一階段賣地時被收回。他不滿政府的發展未有諮詢村民意願,直到早前地政署帶隊登記時,才知道賣地計劃,堅持不遷不拆。

村民本週已開始組織自救組,希望盡力向社會發出堅守家園的訊息,反對政府盲搶地,守護綠化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