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區議會邀民團討論竹園牛池灣發展 踏出社區規劃第一步

土盟組織幹事今日在 陳俊裕-阿裕 邀請下,到黃大仙區議會 黃大仙聯合議政 發言。在此議程前,區議會同樣邀請了 長春社 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就牛池灣前聖若瑟安老院古蹟提出專業意見。在此先讚賞及認同主席 許錦成議員 在政府提交發展文件時,邀請民間的關注團體代表補充內容,不僅是讓公眾更全面了解議題帶來的問題,更是讓民間訴求直接地在諮詢的早階段已需要備忘,令到諮詢過程可以更能彰顯社會的不同聲音。

過往政府經當上過區議會,就已經與居民直接諮詢,這種做法無法直接令到異議聲音被聽見,只是地政總署自欺欺人的程序。亦希望未來其他會受拆遷所影響的地區,亦可以仿效黃大仙區的做法,拉闊公共討論的深度和空間。下一次同類會議,如果邀請居民上去發言就更好。

政府2018年曾經就510寮屋方案上過新界四個區議會,當時沒有人為意市區同樣有寮屋區可能面對拆遷,所以510方案事實上是從沒有諮詢過市區寮屋居民的意見。地政總署亦一如以往用「寮屋不是合法建築,過去已容忍多年」作為否定寮屋合法性的語言,然而,竹園、牛池灣兩村的歷史分分鐘比新界部分聚落要長。再當然我們亦不是否定寮屋區內有不合法的建築,然而造成寮屋區嚴峻居住問題的,並不是村民本人,而是政府多年來在房屋供應上向私人房產市場傾斜,導致基層居民只能挺而走險租住不合法的寮屋劏房。

這些寮屋劏房不但有結構危險,更非常容易引發火警,走火通道卻又異常狹窄,最近收到在其中一條村的個案,更有懷疑想襯發展起釘的業主,在一棟兩層非人住屋所改建的寮屋出入口加大閘,企圖提早趕走入面拒絕簽加租新約的村民,威脅居民的生命安全。

在席亦有不少議員希望提早發展,甚至擴大發展空間。我們明白每個社區都會對土地空間需要殷切,然而我們亦想指出,一個好的規劃並不是許願樹式規劃,規劃過程不應是規劃師開完會、區議會、部門提意見然後改劃就完成。

長遠的規劃應該在區域建立由下而上的規劃系統,針對每個社區不同的需要和人口組成,用社區規劃的概念,由居民發持份者制定社區的規劃大綱,再由規劃師執行實際的資源分配和圖則。諮詢亦不是單向的諮詢、只有正反的諮詢,了解社區需要並不是靠問與答去達成,而是需要參與式觀察、田調等長時間的了解和體會,同街坊一齊規劃自己的社區。

會議片段(1:15:30左右開始)
https://www.facebook.com/DAWongTaiSin/videos/63518745043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