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牛池灣村居民捍衛權益

2019年政府提出擬發展竹園、牛池灣及茶果嶺三個位於九龍的鄉村,2020年開展可行性研究,可惜一直未有與村民直接對話的機會。在黃大仙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的協助下,昨日(9月17日)的會議村民才有機會直接面對地政總署的人員,了解到現時發展的步伐和安置補償政策。

今日在會上收集到的資訊:

  1. 可行性研究未有完成時間表,凍結登記要2021-22年進行
  2. 通過到入息審查及公屋申請資格可以上房委會公屋或房協單位
  3. 如未能通過入息審查,而又住滿七年的居民可以通過「免入息審查」計劃,安置到房協特設特惠安置屋村,但租金水平會較高,參照油麻地駿發花園租金水平:
小型 (2-4 人)$4,982 至 $5,987
中型 (4-5 人)$6,751 至 $6,971
大型 (4-6 人)$7,540 至 $8,257

資料來源:房協 https://hkhs.com/tc/application/eligibility-criteria

4. 政府承認未有在竹園及牛池灣村就「自願寮屋登記」進行簡介會,稍後會約時間
5. 現時政府不承認九龍十三鄉原居民是「新界原居民」,會再研究身份及歷史
6. 暫定2025-26年落成、啟德的「特設特惠」安置屋邨,未有具體可以預留予村民安置的單位數字

與會的牛池灣及竹園村民,有部分屬於九龍十三鄉原有居民,可是因為種種原因失去其身份及土地權益。而村民普遍要求合理安置及補償,可是根據「510方案」現時村民可以得到的特惠津貼,不足以滿足原區安置的需要;而房協單位租金水平亦較高,年長村民難以負擔。今日發言的村民亦有提及希望可以保存村內的佛堂及傳統文化,可惜的是,這些重要的訴求及資訊,地政處人員都是因為今次會議才有機會接觸到,到底顧問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在研究甚麼?研究到怎樣的階段?地政當局並不願意透露。

這兩個寮屋區因為政府多年來放任不管的態度,社區環境日漸破落,歷史亦未被保存及流傳。通過由下而上的民主規劃,重新將土地規劃成更符合現代居住標準的房屋,亦是無可厚非。可是這群夾在九龍與新界之間、不被認為是原居民的村民,卻因為種種行政失當,而令到他們在改劃發展時面對困境。而政府長期無力解決房屋問題,亦令到寮屋區出現大量劏、板間房,有村民至今仍居住在共用廚廁的劏房中,即使有安全風險,勉強能築起安樂蝸。

誠然,村內村民會有不同訴求,但最終大家的目標都是安居樂業,只求有瓦遮頭。地政總署長期未有與村民接觸,作為民間團體,我們早前在洗村工作期間,村民都表示非常需要相關資訊,安排昨日(9月17日)會議後,馬上一呼百應,五十幾位村民到議會了解情況,可見資訊落差有幾大!可是地政處連寮屋小冊子都未有準備,實在令人失望。

土地正義聯盟現向發展局地政總署作出以下呼籲:

  1. 盡快與村民召開村民大會,了解村民訴求
  2. 為受影響村民提供免入息審查安置,取消資產審查限制
  3. 提升透明度,定期公佈可行性研究進度

土地正義聯盟亦會繼續與黃大仙區議會緊密合作,開展在兩村的組織及支援工作,為受拆遷影響村民爭取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