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友血與淚 數碼龐克號

覺得通州街橋底展覽有問題的不只我一人,這個連續兩個周末在深水埗通州街橋底設置的展覽,被朋友發現後網上罵聲處處。

主辦單位祭出了「街坊帶路」做擋箭牌,強調了社區參與和也會嘗試帶出地區問題,然而這種解釋不被網上輿論所接受。

通州街與鄰近地方,一直都是一眾街友露宿之處;2017年曾發生大火,令到聚居於臨時街市與旁邊玉石市場一帶的街友家當盡失;2019年橋底全面被圍封,街友被逼入通州街公園過夜。

2017年大火後,街友要求政府為無家者設置友善政策

就在兩日前,過去寄居於鄰近通州街公園的街友亞十在小欖精神病治療中心自殺身亡。亞十在今年初曾指控兩度在通州街公園被警察暴力對待,隨身物品都被破壞。

這都是真正在通州街發生過的事情,網上輿論的憤怒不全然是質疑活動有否回應社區問題,通州街本身就反映著香港政府處理房屋和福利問題的失當所以致的社會問題。街友的存在,以及街友行為帶來的社區問題,不全然是個人問題。

而公權力與所謂NGO所建立的展覽可謂天大的反諷,場地「乾淨」與「整齊」,還有「數碼」和「龐克」,是通過踐踏基層與弱勢的生活而呈現。

圖像中可能有一人或多人
朋友發現現正舉行的「數碼龐克號」展覽(PY)

主辦展覽的「香港設計中心」,將於不遠處的市區重建局通州街、桂林街項目,營運一個「設計及時裝基地」。

即使大南街社區想像引起的爭議,店舖始終仍是民間資本主導;但時裝基地項目,公權力(商經局與市建局)穿針引線,地價翻倍,市建局當然都會賺一筆,到時文青小店都未必捱得住,大南街的布販要賣幾多匹布,才頂得住租金?

時裝基地未起好,「數碼龐克」就先利用了清場後的橋底空間,向公眾好好說明了何謂士紳化。如果文化藝術通過公權力取得便利,卻以這種視角參與在社區,只不過直接間接地幫政府洗太平地,而所有在協辦名單上的團體和藝術家,就成為了大家眼中的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