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磨本地新鮮靚米

稻穀成熟收割之後,農夫會用最少一星期時間曬穀,之後才會碾米、精米,將稻穀變成我們日常食用的白米。

新興農場已經種米五年,所以農場也會擁有自己的碾米機和精米機。碾米機用途主要用來碾爛米殼,碾磨完之後就會得出糙米。最重要的技巧是控制米粒落去碾磨的速度,太快會卡住,太慢會碾磨得很慢。

稻田

「碾磨了一次的米,裡面還有3-4成的殼未碾磨完成,所以我們要重覆做兩次或三次。磨走了殼的米是已經可以賣的糙米,或者再可以拿去加工。今次這些碾磨了兩次,大約有9成多的米殼都被碾走後就可以精米。」

精米機本身都可以去除部分米殼,將糙米放進精米機之後,再靠米和米之間的壓力再碾磨,就會成為白米。

完成精米步驟之反其實會得出一些米糠,這是米表面的糠,它其實可食用,但一定要在很新鮮的時候,因為入面的蛋白質、水份比較多,如果放得久,可能2-3日已經變壞,吃下去便可能中毒,所以新興農場都不會發售米糠,主要用來餵魚或做肥料都可以。

七分白米

至於精米出來的七分白米,未完全是全白米,它還保留了大約2-3成的米糠成份,呈淡黃色,相對地營養成份會高些少。「我們如果要食這些米,最好都要先浸20分鐘才再煮,新鮮磨出來的米相對地水份要少些,用比正常米少2成的水去煮就可以了。」

一般而言,外地大量生產稻米的地方,碾米機和精米機都會非常大型,設於村裡或市鎮的專用碾米廠。農夫會將穀交到這些碾米廠加工,並整合包裝。以往在元朗亦有碾米廠,可是由於稻米農業規模萎縮早已絕跡。現時種稻米的農場大多都自設小型碾米設備,或者向其他農友借用。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