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的太陽花節曲終人散,信芯園由批發為主的農場,成為香港人在疫情期間的打卡熱點。今日收場,農夫卻比開放更忙碌,季節一轉,全場總動員,連土盟成員也幫手犁田,開行Turbo準備12月開放百合花海。
花季謝幕,回望四年前開始轉型之今的經驗,值得回味。而未來面臨的發展威脅,亦需要大家支持續關注。

信芯園過去二十幾年一直在新田小磡村及牛潭尾,種植時令鮮花應市。秋冬天以百合、劍蘭等年花為主要收入,夏天則種向日葵。其實農場在早年也曾經考慮開放參觀,由於一直未能掌握市場情況,所以為穩陣起見,批發依然是主力,只有土地正義聯盟偶然會帶導賞團或公開活動。
通常有土盟出現的鄉村,一定冇好嘢。事實上信哥亦一直站在土地與農業運動的前線,大至對抗不當規劃,小至為業界維權、例如近日的汽油爭議,亦向漁護署多番爭取。
約9-10年前,牛潭尾因為高鐵工程引致地下水位下降,將信芯園的名字同民間團體扯上關係。其後小磡村連番土地爭議、水浸事件,信哥開始通過民間團體,與村民及農友表達訴求。

2016年10月,一場打不成的颱風帶來暴雨,本身位於低窪地帶的信芯園也再度發生水浸。而旁邊因規劃不當、執法不力的農地倒泥,更加劇了小磡村的水浸。結果在轉季期間,花頭被浸壞或沖走不計其數。事後小磡村村民到立法會申訴,不滿已計劃超過30年的水利工程,因地區勢力一直無法進行。
2017年,水浸問題沒有改善,最終又一批向日葵失收。連番事故之下,最終土盟與信芯園聯手,決定將當季剩下太陽花田開放予公眾參觀,引起迴響。農場亦因此開始轉念,由批發慢慢轉型為地方參觀,並開始收取入場費。這些舉動改善了農場收入,令農場得以繼續生存。

而信哥年紀漸長,數年前開始有感當日農夫一飯之恩決定在年花休季期間重新種稻米。適逢土地正義聯盟正號召於新界復耕種米(新界有種米計劃),信哥將牛潭尾副場交託於牛潭尾有種米團隊,團隊亦包括了扎根牛潭尾村四代的新興農場。重新種米至今已經五年,一眾年青力量為感謝信哥支持,特意將產品命名「牛潭尾信心米」。而在小磡村的信芯園亦會在夏天種植水稻,既作土質改善,亦交由土盟舉辦活動。
信芯園作為商業運作的農場,轉型邀請遊客但無宣傳、人手資源;土盟作為民間團體,希望通過開放教育公眾關注土地公義及農業議題。在磨合初期,傳媒拒絕引述民間團體的論述,自行將活動定性為「週末消閒好去處」等,不少來訪市民都沒有抱著介入公共議題的想法。其後組織者心態調整,同時也接連繼續與農場一同處理數宗土地爭議,團體亦開始漸漸找到在這些「大眾活動」的角色定位。

太陽花節與百合花海轉季期間,農場將會封場近兩個月。期間土地正義聯盟將會舉辦「冇花睇導賞」,召集想認識本地農業的朋友,在農忙期間了解現時農業生產日常、農機應用、土地規劃不當對農業的影響、農村維權工作等。而由組織者撰寫的網誌《阡陌之間》,則會繼續更新信哥、新興農場與其他農友講解各種農業技術的短片,開放知識。
僅此代表信芯園農莊及土地正義聯盟,感謝市民一直以來支持。最近政府落實2030+規劃的新田落馬洲發展,信心園所在地將會在將來面臨大舉收地,明年將會展開諮詢。土地正義聯盟亦呼籲,所有曾經為參觀太陽花和百合花感到喜悅的香港人,請務必挺身而出守護信芯園、支持本地農業。
(筆者為土地正義聯盟組織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