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農林漁業管理處處長布力祺(W.J. Blackie)1954年發表一份香港農業狀況報告,指出當時畜力和農具使用情況尚算滿意,而且價錢合理,在普遍農地面積細小但高產的農場裡,適宜推廣小型耕種機器,而非拖拉機等大型農機。這亦成為日後政府向農戶推介小型機械的指導方針,在往後數十年,微耕機仍然是香港最常見的農機。
然而這並不能滿足部分農友的需求,今年信芯園引入一部50匹拖拉機,趕及於百合花種植時期啟用。農機使用經過豐富的信哥,也是首度使用拖拉機,自己也不敢亂動。
「這部大機,兩小時就可以推平兩斗田,人手不足的情況下這很重要。」信哥本身有考慮買入80匹馬力的款式,然而擔心農場田基無法容納決定買細一個碼。這部50匹拖拉機索價不足十萬人民幣,以柴油驅動,動力十分充沛。用履帶牽引可以在狹小的田間原地旋轉,在地形多變的農場更顯靈活。使用經驗尚在累積中,即使使用拖拉機之後,也要用微耕機在泥面將未完全處理的部分再犁田。
「還有多一樣好處是多功能……前面有把鏟,農民很需要開一個貯水塘,它可以當鏟機用。後面那個(刀片),如果遇上堅硬的地,今年天氣如此乾燥是打得特別好,因為微型機太輕,打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