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走馬看花打卡 不如深度發掘農村故事

新年伊始,先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希望香港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友們生意興隆,豐衣足食。

這幾年一直協助信芯園籌劃開放活動,今年可能到了樽頸位,面對不少挑戰。首先是今年百合、劍蘭花期有落差,1月寒潮延後了開花時間,應市年花供不應求。

其次是農曆年間由於疫情關係,市民和難得放假的移工朋友,紛紛湧到新界。結果人流不勝負荷,須在農場實施人流管制,當然無癮。有敗興而歸的參觀者不滿無花睇和人流太多惡言相向,甚至要求回水。

開放場地尚且能改善安排,然而其他山野和鄉村人流已失控,流水響出粉嶺的小巴人龍長到無可能等到,壁畫村一如以往人潮如鯽,大澳繼續淪陷,還未說各個山野的盛況。

未及開花的劍蘭

香港人經歷日常的壓力,加上防疫疲勞、市面蕭條。新界鄉郊一下子承擔起市民的社交、生活、康樂需要。先不講無品遊客的垃圾問題,城鄉矛盾一下子引爆,隱憂不少。

遊人過多對日常生活的騷擾,已超出村民承受範圍。私家車塞滿單線雙程車路,村民無法動彈;對只得一條小巴的鄉村而言,村民連街都走不出去;更甚者如坪輋壁畫村,遊客對別人家園的不尊重、不在意,已迫得村民用破壞壁畫的方式抗議,不勝唏噓。

農友也說,市區人的「理所當然」也令人難堪。有人拿著兩星期前出街、仍是一片花海的網上報導,不滿半個月後花海凋謝要求退款。其實農夫為了令不同時間來臨的遊人,已改為分批種植,人手緊張下工作早已極度繁忙;而可惜這些說話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即使講出口也不易被理解。

農場當然有責,這兩天已不斷張羅人手,盡最大能力維持秩序;人手可以加,花田無得急,無奈人算不如天算,花期不中就是不中,人流被迫集中實在始料不及。在平衡防疫需要下,實施相關限制亦無可厚非。唯一能夠安排,邀請農友開檔分享,希望初三四可以回應更多想認本地農業朋友的求知慾。

疫情之下無人能置身事外,農業和自然環境,在香港人無得去日本台灣後,終於排上香港人的to-do-list。在打卡和「認識」、「介紹」之後,那些地點背後的故事彷彿完全沒有發生過。守護鄉村的訊息無法通過壁畫村傳遞,實在失色;花海背後的推土機正慢慢向農地進逼,但今日又有誰在意?

當然,很難強求每日被剝削中的城市人,想放輕鬆還要走入凝重的議題;不強求改變大多數人,但也希望連結知音者。

在新界工作多年,掌握地方的知識、農場與鄉郊網絡、解說和組織技能,在擁有這些基礎下舉辦鄉村secret tour深度遊,就是希望找出同路人。

自從分享相關資訊後迴響比想像中多,第一個深度團於些週末完成,由山村中的一個小農莊,摘取最新鮮的士多啤梨;到木廠內部的仔細解說,中間穿插鄉村的今昔故事。事後收到的回應正面,覺得值得推介

這種導賞真正意義不止於聽故事或分享,事實上今日眼前農夫耕作的田地、木匠開拓的廠房,即使你駐紮三日兩夜全日聆聽,都不可能完整地了解或體會別人過去用數以十年計去經營的努力。每個不同的分享點其實各自都有對外平台,然而幾年來建立的關係和本身自己與分享者的關係,也為這種相聚帶來不同的意義。

下次出發遊山玩水前,不妨自己想成為怎樣的遊人,想了解甚麼故事。每一刻都認真思考生活,才能從經歷的事物中釀造意義、深刻體會。

探索更多來自 阡陌之間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