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熟成與秋播規劃

夏天(不知是否)已過了一半,今年雨水落得不平均,熱的時候又超熱,自己的農田雖仍有生產,但也有半塊休耕,主要靠工作坊維持。

米田今年不是農友焦點,插秧前後大家都忙於準備第二批白龍王粟米,初夏又忙於種西瓜。而今年春旱嚴重,除了易生雜草,也不夠水讓水稻生長,種植面積比去年同期縮水,騰出的地方正正是粟米和西瓜田。

農業的經濟規模不足以支撐很多支援政策,只有以市區導向的八號風球和黑雨,才會發放損害補償。求人不如求己,農友需要改變種植選項,或許耐旱作物才能適應新氣候維持生產。

秋播之前,早茬7月上旬收割,經曬米及回潮後,相信中旬可以碾磨。由於生產規模減少,銷售方式也有改變,以免包裝和運輸成本超越農產品本身產值。

農場正在策劃直接在碾磨當日即場賣米,顧客須自備容器即場儲存,並按重量交易。具體細節要視乎收成再作安排,有待公佈。

晚茬則會在8月插秧,其他作物亦開始秋播;除了規劃種植的品種,也要預先準備銷售工作。畢竟投資量產就要找到客路,就要種唔到固然愁,種到賣唔到一樣頹。賣菜幾難早已寫過幾篇文,今日聽聞聯和墟菜檔以4.8萬月租批出,就知開舖零售幾難圍皮。一貫的批銷平台以外,也在嘗試連結農戶策劃農墟,以及加強在農場即場發售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