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返農場都會見到這個(真)熱(真)辣辣的畫面, 就知 偽農青仍在處理當造的辣椒產品。
種辣椒既怕澇又怕旱,太大雨同大乾都未必生得好。將原條辣椒直接炒煮,在香港也非流行,所以加工、炒油為作物升值是一種出路。
雖然市面上有不少單位都可以做加工,但為將家中獨特口味承傳,偽農青Lemon特地租用NGO的共廚工場,與媽媽自行做加工。Lemon的辣椒加工品主要有三種:家傳秘製辣椒油、油浸酸辣椒、香菇辣椒醬。
這三種醬或油,當然自己也有品嘗過,也是高度推介的,事實上不少來農場活動的客人,試過之後都好有興趣。不過對農友們來講,Lemon一聽到有墟、出菜的機會,都會搭單問醬油可否一齊出貨——這似乎才是農場的大家對這些辣椒加工品最深刻的印象。
對於個體農戶來講,一條龍雖然成本和時間成本都高,但加工品的利潤可以全歸自己;而交給其他單位、其他單位又要批出去零售,這種模式要做到極大量生產才令農夫不用蝕本。現時這幾項加工品主要通過農墟、自行交收等方式銷售。
偽農青與 Beetales 明日將會在位於六廠的紗廠農墟同消費者交流,大家不妨也趁機會試試這些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