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分享阡陌之間首個農墟「農民市集」由來,但搞農墟具體又有甚麼要籌備呢?
今次「農民市集」得到cccd場地支持,檔口數量固定6張,有個別單位會夾枱,主因是9月並非農作盛產季節,現時產品以加工品為主。

農墟之所以是農墟,除了農戶可以通過攤分場地開支提升收入,也可以聚集消費者。擺檔的農戶主要以相熟為主,除了易搵、也希望互相認識的農戶,可以互相配合和補位,更要避免在農墟「撞菜」,尤其夏季農產不多,尾水種類亦少,如果大家都出貨太似,就會互搶生意。
在農墟前兩星期,基本上已大致了解各單位的作物資訊,亦走訪所有參與單位,了解農田現況。雖然實際出菜地點只有三個,但要夾好時間走訪都不容易。但唯有通過實地視察,才會大概了解產品狀況。
另外是做文宣。雖然大家現在看到這篇文章,大概都會有閱讀本網或Facebook/nstagram的習慣,不過這厚厚的同溫層並不能帶來新消息者或更多新的迴響,所以也花了少少錢落廣告,希望可以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客戶。同時,為了增加消費的意慾,也要安排以八達通收款等方式,方有望與其他零售市場競爭。
農戶現時也有各自的忙碌:首先當然是繼續每日打理農田,保障農墟兩日的貨量,不過最近天氣反覆,而且大多數夏天農作物都到尾水,到底有幾多產品可以應市?但即使農作頂住,當日又有幾多客人會來?繼而就是要預算加工品的數量,據最近有出墟的農友覆述,近日都消費情況並不理想,所以加工品也要再觀望宣傳效果,才能有更好的預算。
今次農墟的時間不是最理想,兩日也未必做到好多生意,然後就是單睇文字也未必會覺得需要超多時間的準備。但作為季末的總結,大家也用這個機會,想接觸更多新客;也作為定期農墟的起點(之後每三個月一次),為了下次旺季期間舉行的農墟做一次試練,這次農墟也有其意義。單位已經問定冬季的檔口,可見這個地方搞農墟,還是有一定吸引力。
4-5/9農民市集檔口資訊:
- 林村俏姐農場(新鮮農產及加工品)
- 陸步+思.心田@牛潭尾新興農場(農作工作坊及加工品)
- 橫洲田園(香草植物盆栽、土地運動zine等)
- 阡陌之間(副產品/新鮮農產品發售/讀者服務/網店取貨)
- 南涌活耕建養地協會(新鮮農產及加工品)
- Beetales+偽農青@牛潭尾新興農場(加工品、蜂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