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月相聚 微光前行

追月的黃昏, 九龍三村寮屋支援組 再次在牛池灣村派月餅、小朋友畫畫和食湯圓過追月夜,這是支援組在村過第二個中秋。

參與的村民不太多,前來的街坊還是抱普滿滿疑惑,多過歡度中秋的感覺:收到房署信件、自願登記如何安排、上樓資格如何之類。政策無新意,問題仍是那一大堆。

在這年代,立法會權力盪然無存、城規會都要吹風取消諮詢,今時今日走入村做支援,同十年前入菜園村、東北已完全不同光景。

堅持留低做組織,並沒有帶來政策改革甚至也沒有甚麼成果。政府仍然沒有打算放寬安置門檻。七年證明往往卡住很多合符資格的街坊,令他們要千辛萬苦才可以取回510方案裡寫下的特惠補償,而更多「不合資格」者被拒諸門外。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如馬鞍山村只是例外,政治目標又不可能做到,甚至「不遷不拆」不再是必然口號。沒有資源、團體背景,留下來的寮屋/鄉村支援者,堅持的意義何在?

寮屋運動數十載,今日連木屋區都只剩幾個,公共資源的投放,早已將之遺忘。與其說為了怎樣的目標堅持,倒不如說,大家似乎因為不同經歷、但同樣看見了這些鄉村所傳出的微光。或許能夠好好閱讀和聆聽這些不太容易被社會認可、「不合資格」的故事,才是真正令大家留下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