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迴公路沿途橫風橫雨,無洗過的車都能徹底沖刷一番,未免太誇張。以前即使已經參與土地農業工作,會知道在大家期許颱風停工時,農夫要面對卻是更多工作和善後,但畢竟都是別人的事,自己實際上不是要付出的那位。
颱風在「北部都會區」計劃公佈後來襲,元朗今日長期落超過300mm雨,今次那些憂慮完全發生在自己身上,已做好全軍覆沒的心理準備。剛落種的田應該要由頭做過了,定植了的作物就要看開田時有否做好去水、支架有無搭得穩陣,彷彿是一場對自己技術的突擊考試。不及格的話,由頭做過。
另一個由「局外人」變成行內人後的思想轉變,反而是原來所謂的「苦主」(如我們)除非地政貼信,否則這些開發宏願完全會被日常的壓力和疲倦所淹沒。
當然苦主也確實被壓迫,但這樣的苦主政治,其實就是要將本來生活如常的人弱化,別人不會再見到你原本所付出的努力,即使見到、都只會視為一種即將流逝的事物去弔唁,最後連自己都未必能看清自己的面貌。
將苦主的標記除去,村民農戶同普羅大眾同樣面對一樣的生活壓力、有著自己同樣需要付出的家庭崗位或工作;從事農業常被外間「獵奇」,而我們也確實有很多想像,但始終農業仍是一份謀生職業。
「苦主」的身份,是政權通過發佈、規劃強加於本來好好生活的人身上,只要當一條村、一個農戶被定義苦主,就彷彿成為因為被欺負而成為弱勢的社群、無力自助、剝奪自我,繼而就可以對之為所欲為,拿出微薄補償「施捨」予苦主。
外間最有力的支援,就是日常出力關注更多身邊事物,不要等到那些擁有才華和能力的人淪為苦主才給予同情。將苦主還原為「原本的人」,繼續專注地做回「原本的事」,「原本的事」就是那個人投放自己心力去表達、實現的自己。唯有戰勝標籤、緊握自我,才能堅持到最後一刻。
圖:去年冬天一個溫暖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