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鐮刀割下禾穗和禾桿草,然後在打穀機或禾桶脫穀,得出的產物有穀粒,還有禾桿草。
穀粒經歷曬米、風選、碾磨之後成為糙米或白米,而禾草用途就更廣泛,一出禾草農友都會拿去做覆蓋,或者留來還田都不錯。

唯獨禾頭(根部)仍孤身留在田裡,一段時間不理,又會生出新葉甚至分株再出花、抽穗。繼續不理,成塊圍都長滿禾穗,金黃色的稻浪再現。
收割後再長的苗頭,再生大都不及第一次抽穗般高質,加上入冬在即,已過了稻米在香港的生長時間,所以基本上無用。在轉季之時,會用打草機將之除去,同收割不同,刀片緊貼泥面一掃,基本上只剩下根部在泥土中;較弱的植株,甚至會被刀片的力度推到連根反起。
清田是上一季的終點,也是下一季的起點。周而復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