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野豬,我們無法坦然承受

農墟既為賣菜,也為連結。在農業失語的社會,失收並不是一種被理解的事情,尤其因為野豬侵襲失收。我們明白社會大眾對野豬生命的重視,可是站於生計的立場,沒有太多農友可以坦然接受作物被野豬蹂躪的事實。

逐個訂戶通知退款,然後看著網店營業額數字的跳動;開著犁田機將辛勞半年被咬光的粟米翻回泥土,然後種下新苗嘗試補回損失。農業不是一個有時間悲傷的工作,所謂坦然其實是無言,繼而馬上又接投入農務。

這些在不同農區努力的農友,都投放不少心血、資金、時間,經營一種自己相信的生活方式、慢慢學習一種紮根大地的技能,賺取一份微薄但也佔生計一定比例的收入。

即使是朋友,也難以進入那些失落與無奈的感覺之中。有人會覺得野豬啃食作物,是自然對人類的反撲——但城市擴張帶來的問題,卻由農民硬食,不論是絕育後野豬被質疑流放於鄉村、還是作物被啃食;有人覺得農業也是商業,農民要為自己的疏忽負上全責,然後繼續在無錢圍網>野豬入侵>失收>繼續無錢圍網的loop不斷輪迴。

然後也有人提出,不如先在種植前就付款支持農夫,共同分擔風險。作為種植者,不會銷售不存在的貨物,訂貨金額原銀奉還。所以即使有客戶願意不退款,我個人也傾向照退,農場不需要「捐款」,我們想堂堂正正用有質素的農作物去換取收入,是這件事情的本質,否則何不去股票市場買期貨?

死剩種

或者有人會覺得這種心態曲高和寡,但這也是我們自認作為本地農業界一員,必須為自己聲稱投身的事業負責。

農民市集第二天,將會繼續交收未被破壞的粟米,也希望大家喜歡各位農戶的農產品。首天農墟完結前,有一位來自八鄉水盞田的農友 再一次 獨自來到農墟,希望查詢下次擺攤日期,剛好 活耕建養地協會 – 南涌人手不足,能給予這個未出過農墟的單位即興加入。

而 DAY DAY SOAP 日日梘 和 #種植香港 也在這兩日加入農民市集,唯最近實在太忙碌,未有機會好好介紹,所以請大家也親身來認識下這班伙伴吧。

即使無法成為技藝最佳的農民,但能夠通過種植、組織一個令大家信任的平台展銷自己的農產品,也讓業內比細規模的農友可以被看見,算是找到在行業裡的角色,也在此與同業們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