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嘉年華取消 農友叫苦連天

本港爆發新一輪疫情,政府宣佈取消原定於本週五至日(1月7至9日)舉行的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不少已準備出貨的農產品需要另外尋求渠道出貨。

這個活動自2007年舉行至今已有13年歷史,由兩個統營處聯合舉辦,是農展會停辦後香港最大型以漁農業為主題的展銷活動。除了賣菜、賣魚,不少農場都會把握機會儲客,例如安排共購及其他恆常銷售。去年嘉年華沒有實體舉行,取而代之是網上農墟。

有農戶表示今日下午收到其他農友通知,漁護署正在開會決定是否出墟,當時已即時停止包裝工作,但已經準備大量加工品及預計約部分新鮮農產早已安排於週末出墟,如今嘉年華在短時間內取消,令到產品尤其是新鮮作物無處可以出貨。

林村俏姐農場準備了大量農產加工品,聽到嘉年華取消的消息,俏姐十分失望:「我們做農夫日日在農田裡、在水坑裡舀水淋水,好像被人踩落坑底這樣,嘩,當時好心痛,很不開心。」

另一位農友藍妹有機農莊農友黃華芳表示,預計損失的銷售額大約3萬元左右,但更大損失是無法跟消費者接觸:「(主辦單位)說嘗試幫我們在網上賣準備在嘉年華賣的菜,真是正在期待中,但今早仍未收到相關電話。」

現時有不少單位都正在籌備不同方式,協助農友銷售農產品,包括網上平台、以及pop-up形式的農墟,不過農友亦要克服一貫本地農業面對的難題,例如運輸成本、租金,新鮮產品亦不容易經網購銷售。

俏姐對網購並不樂觀:「現場賣如果不是疫情,可以有些試食,直接接觸客人,食完就會買。線上就差得遠,因為客人無法看清楚貨物,或者未買過會無信心,生意額會差好遠。」

農民要找到適合自己交易的模式,才可以賺返合理和應得的收入,在短時間要做到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