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難過年年過 桃花農背水一戰

漁農嘉年華突然宣佈取消的同時,少數仍出政府年宵的花農也收到通知年宵很大機會取消,旺角大球場批售市場也面臨封場。

我們早前討論過批售市場縮減對營運的影響,無論鮮切花或大花,失去市場就幾乎可以講血本無歸。今日送貨後攀越大帽山找種桃花的華利園邱生邱太,討論如何在原有市場以外,嘗試組織更多農戶,看看有否合作。但還未入正題,就收到商戶因為停業而退訂桃花的消息。

桃花同鮮切花,又是截然不同的銷售模式。

桃花種植時間長,4呎或以下的中、細花要兩至三年,5呎以上大花要再多一兩年。一般來講,大花是供應予商場、法團等客戶,以熟客為主。而中、細花則是小型辦公室、家庭之選。過往華利園的桃花,最高品質、大花都已被訂走,剩低的中、細花才出年宵,供應家庭市場。

大花雖然單株產值高,但中、細花始終客群較堅固,所以過往每年理應只會留少部分極健康花做大花,苗期起計兩三年的中、細花只要達基本要求就出年宵,用比較低價去賣走。中細花斬走後,再接上新苗,生生不息。

不過,去年華利園原本想出年宵,但年宵先取消後又突然復辦,無法應對,唯有棄守年宵。很多細花、中花今年都無斬落地,留來田裡變成大花。而氣候變化也改變予桃花生長期,近一兩年經常出現病害、又或者接枝失敗。於是現時田裡就出現大花比中、細花多的反常情況。

大花客人本來就必然比中、細花少,晚市禁堂食和封閉大量場館的情況,商戶也無理由在不能營業的情況下擺花,令到大花更難去貨。即使華利園近年鼓勵客人親臨揀花,但中、細花的供應和選擇卻又不多,市場需要和農場供應不能接軌,銷售難度並沒有因為農場受訪提升知名度而減低。年宵市場又因為價位比去年高太多而無法入場,當然,就算投到都未必能順利舉行。

據聞電台訪問鮮花盆栽批發商,鼓勵市民網上買花。或許進口年花和盆栽可以做到,但本地種植花農要做網上銷售,是不現實的提議。

早前提過鮮切花如劍蘭、百合做不到網購的原因,以往農夫在田裡收割,只須簡單包紮放入水桶,然後直接將花運到批售市場,按花商需要包好,剩低就容許散客自選。

如果要做網店收散單,包裝就要在收割後馬上進行,如果訂單多,需要的時間和熟手工人會比批發的包紮多很多,成本也隨之增加,利潤就會大減。而且鮮切花對運輸的要求高,如果過程受損,到底是運輸的責任、還是中介的責任、還是農夫的責任?

桃花就更不可能網購,擺桃花的人好講眼緣,無得揀不如直頭不買。不少客人現時都要先來一次揀桃花、再來多次才正式運走,網店明顯無法滿足這種營運需要。

做好宣傳、令更多人預約入場買桃花,是無辦法中的辦法。

每一種農產品、以至每一個農場,所適合的批銷模式都不同。桃花於農場現售不是新事物,鮮切花就要視乎農場地理位置而定。至於這兩三日廣受關注的蔬菜,又是另一個世界。

在這兩個星期,無論花農、菜農、漁民都並不好過。縱然有一時三刻的注目,但農產品是否到了這些時刻才會被大家「同情」而看見?

這些問題,似乎不將心底的答案講出來好些。僅此向公眾表述行業現時真實面對的情況以及真正的需要,調整公共討論的路線和說法,是在受到個別同業前輩的信任和囑咐,然後也自覺作為行業一員的應做之事。

訂閱支持阡陌之間:https://atomic-temporary-139000496.wpcomstaging.com/subscribe/

#香港農業 #農民市集 #農boy農life #農girl農life #農作物 #flowers #hkflower #農墟 #加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