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大流行 農務現挑戰

Omicron 病毒在香港大流行,醫療系統頻臨崩潰,每週確診個案數以十萬計。綜合傳媒報導,政府可能於3月底進行全民強制檢測,期間有機會暫停公共交通服務,甚至推出「禁足令」。

對於從事農業年期較長、一直居住在田邊(耕住合一)的農友而言,「工作場所」和「家」的界線模糊,甚至也可以形容這些農友一直都WFH。即使下達嚴格的禁足令,都可以在不離開家園的情況下繼續落田。

可是,對於不少新晉、復耕戶而言,即使他們想住在田邊,但往往因為農田附近租盤難尋、甚至根本沒有租盤,而無法實行耕住合一。政府在安置東北、蕉徑農戶時,亦反覆強調政府沒有要確保農民「耕住合一」的政策責任。所以,耕住合一在香港並非必然。

而如果無法做到「耕住合一」,除了平時極端天氣下無法及時應對,遇到今次可能即將出現的禁足期,農友如何在這段時間打理農作物?尤其是未有自動灌溉系統的農田、或者作物需要人工授粉,如何在此期間打理?

現時手上未有正式統計香港職業農民的居所與農田距離的調查,但非正式的記錄中,住所距離農田超過10公里的農友也不少,當然在沒有正式和系統的統計下未必是大多數,但無法落田收菜、做農務,對他們來講就手停口停。

而對所有農戶來講,收菜出來後,市面又有幾多市場能收菜?尤其是各個物流單位已經完全飽和,偏偏農作物的運輸要很高即時性,不可能在收下訂單後2星期才運送。唯一(不知是否)幸運之處,是冬天不少葉菜都已到尾聲,農場的產出也會略減,損失也不會太慘重。

疫情下不少依靠活動的農場,都要尋求其他收入;雖然市面對農產品需求上升,但由於運輸資源、市場等都十分緊張,所以銷售仍有一定挑戰。

另外,第六輪防疫基金已接受申請,所有於2021年11月16日至2022年2月15日期間從事農作物生產的單位,耕地面積半斗或以上,都可以獲一萬元資助,4月4日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