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站經驗:由做批發變做散客 自種自銷與零售點互補

營運「油麻地菜站」接近兩個月,嘗試過各種形式後,終於找到持續經營的模式,而營運的軟、硬件都齊備,未來希望可以更順暢地運作。

菜站的原意並非做散客,是希望集中農場的農產品,然後運到市區在指定地方批發出去。當初會在路邊開始是希望遷就市區想買菜的店舖,可以「車駁車」地運輸。

然而最後吸引到的大多是散客,或許市區的本地菜零售點實在太少,令到站個銷售點的吸引力很大;相比之下,對店舖來講買斷的風險仍高,特別是在限聚令下,市面人流減少的日子。

所以決定將整個菜站搬上@gwobean ,就是迎合了以散客為主這種改變。畢竟比起街邊,樓上有地方可以放置電子磅、計數機、八達通機,也有更充裕空間。

菜站的價錢其實沒有特別貴或平,都是同市面有機菜價格差不多,但優勢是菜已直達市區,也聽到不少消費者都會順道去果欄買優質生果。所以即使時間短暫,仍有一定競爭力。

其實農民直營銷售並非新鮮事,在不同街市都有農夫自營的檔口,可能大家平時會錯過;而週日的各大農墟,也有不少農夫擺檔。但直銷以外,很大部分的農產品依然要靠各個零售單位銷售,兩者互補才能滿足農場實際的營運需要,畢竟農民不可能每日都出城市賣菜。

之後逢星期六都會出來賣菜,仍然是5-7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