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米100計劃已經進入最關鍵的時段,2月尾時,所有參與者已經將粟米苗定植落田。
定植前一星期,每組使用了20kg的雞屎肥做基肥,這份量比過往用底肥都要多,而定植時會再補少量肥料,即日再打蘇力菌(Bt)防蟲。
然後緊接的三個星期,因為疫情嚴峻關係,參與者暫停了農務,此期間只靠每日水帶灌溉,加上雨水多,導致參與者返農場時,發現農田已長滿雜草。
清除雜草後,參與者先在粟米周邊少量追肥,再將田基的泥堆上粟米的周圍。來到今個星期之後,粟米不需要每天淋水。
今年的參與者,正在面對另一個挑戰:自二月開始,多間菜種行和菜聯社的蘇力菌都缺貨。
我們早前已介紹過,蘇力菌(蘇雲金桿菌,學名Bacillus thuringiensis,簡稱Bt)是現時業界常用於防治粟米害蟲如玉米螟(粟米鑽心蟲)、斜紋夜盜蛾幼蟲(行軍蟲)、草地貪夜蛾幼蟲(秋行軍蟲)等。這個亦是獲漁護署、有機資源中心等機構認可的有機防治方式。
現時每星期參與者都需要花時間逐棵粟米檢查。由於人手手指或夾鉗粗厚,幼蟲亦往往難以發現,現時亦有小規模爆發的情況。由於蘇力菌短缺,一連幾週人手捉蟲變成了最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