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都很關心志記鎅木廠的命運,而更多人關注木廠內三隻狗的去向。
木廠其中一隻狗「刀仔」是2016年來到木廠,他也是東北發展的見證者。刀仔本來是寄住於打鼓嶺坪輋保衛家園聯盟導賞中心,是當地村民一起照顧和放養的社區動物。
2016年某天,刀仔被指咬傷途人被漁護署帶走到狗房,聯盟義工得悉後,及時將他領回。經過一番協調後,刀仔最終在木廠定居下來,並跟原來幾隻狗一起生活,至今已經8年。
其實在鄉村拆遷時,村民及支援者經常收到很多關於村內動物的查詢、甚至批評和指責企圖棄養。半年前小欖新村遭到迫遷,一些愛狗人士及動物媒體連番批評本身同樣遭遇迫遷的村民及支援者置狗隻生死不顧,這無助於解決任何問題。
如果你用「城市」的眼光解讀,那些在村內、廠內的狗可能被視為「流浪狗」,但同時也有很多鄉村動身遊走於社區裡,市區人覺得危險,但他們卻受到全村人的照顧。就像刀仔出事後,村民和聯盟義工也積極為他尋找可以定居的居所。
事實上,村民和支援者在被迫遷這段期間,除了要繼續照顧狗隻和維持日常工作,還要經常跟地政、土木等不同部門交涉、處理文件。愛狗的人多,關心處理這些交涉的人,來來去去都只有那幾位支援者。
村民及關注團體,一直都反對將鄉村剷平、剝奪社區動物的生存空間,同時在現行房屋政策裡,被迫遷的村民除非有醫生證明,否則都難以被批准帶狗上樓。政府只會安排狗舍接收現時東北發展區內受影響狗隻,木廠並不希望這樣處理,所以我們會飼養到最後一刻,並在自己的網絡裡,尋求其他鄉郊友好繼續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