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碎碎念

養蜂人中午傳來message ,說今次打風似好勁,為何我們仍未返農場準備?下午就見到農友陸續抵達,為自己的農田做各種防風措施。

入農村生活後跟城市其中一樣大不同,是面對颱風時不會再抱有期待、甚至心裡會很想颱風遠離香港。打風前趕著採收作物、拆棚拆架,打風後又要收拾殘局,風前風後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恢復日常。

颱風對農場各種設施、鄉村裡的寮屋都可以帶來很嚴重的破壞,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的影響,到今日仍是經常被農友、街坊掛在口邊。網屋受損、農舍屋頂飛走、電箱漏電等,都是當年曾經聽過的真實情況。

現時正值換季,僅有要直播(不是做LIVE嗰啲)種子已經落地,其餘作物大部分仍在培苗網屋裡面。所以今日最主要的防風工作,就是要拆走網屋的膠膜,以免整個膠膜被吹走,菜苗就暫時移入室內。而已落地的作物,就要拆走圍網。

網屋在一星期前才起好,又要拆走,豈不是浪費心力?其實訂購網屋時已預算在有需要時會將膠膜拆走,而整個結構也不是固定建築、可隨時搬走。當然市面也有更堅固的選擇,但在成本與實際操作考慮下,可移動式、結構簡單的網屋比較適合我們的農田使用。

有些朋友抱不平,市區人為打風有假期歡呼雀躍,是不是遺忘了在鄉村艱苦經營的農夫?不過城市工作現場壓迫巨大,每返少一日工、返少一日學就等被剝削少一日,期許颱風帶來休假也是人之常情。

至於農戶,將責任全歸自然、或者完全攬上身,都不是直視現實的態度。辨別每次狀況有幾多是人為、有幾多是不可控制,才能對症下藥、下次風雨前做出最適合的應對。每次風雨帶來的影響都不同,有時明明風不算大但破壞驚人,可能是農夫防風工作有所遺缺;有時風雨太強,強到無論你幾多準備都無法對抗自然的力量。

耕種者決志以務農為業的同時,也代表要做好面對各種氣候、與各種天氣共存的覺悟。縱然如此,還是祈求來季風調雨順、年登歲稔。

@farm12.shann @farm12.hangg

阡陌之間

➤農業議題及業界消息
➤規劃議題、拆遷事件跟進
➤農業技術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