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友突然被地主收地,只有半個月通知,連日來趕緊收割、移植有價值的幼苗去其他農場;剩低的農具、農資,唯有四出找農友接收。
對我們來講,只需要付出運費便取得本來都有些價值的肥料、網棚當然很抵。但站在同業角度,這些新淨或未開封的農資無法在農地應用,這筆投資事實上已付諸東流。
近年香港農田的租約,普遍都只有3年或以下;一個新農入場用一年開荒、做基建、摸熟地形,第二年增產,第三年才可以種得比較有把握。但由於話事權在地主手上,一句不續租,所有努力就完全白費。
這情況往往出現在新租農田的農友身上,過往農戶向原居民或財團租地,比較少出現這情況;但如果農地近年轉手或交由中介管理,租期也可能大幅縮短,或需要逐年簽租約。

應對這種情況,有些農友會在入駐農場時使用較簡單的設備,例如可拆式輕型網棚取代大型網屋,又或者拉膠喉、水帶接駁和水泵而不鋪設銅喉。當然這樣也局限了產出,但至少在清場還田時,所有物資都可以留待他日另租農田再應用——如果仍然不想轉行、或無法轉行。
可能在不久將來,一個農場所有的設備都可以全部裝上一部Van仔,隨時隨地開場,也要準備隨時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