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農曆新年尚有個半月左右,有消息指政府打算停止向本地花農借出旺角大球場進行批售,令花農面臨無地批發、無法出貨的困境。
每年一造的年花是本地花農最重要的收入來源,除了部分花農會承租食環署年宵之外,另一批花農會選擇將新鮮的花卉運到花墟一帶,交貨予零售商之餘亦會賣給散客。
花農於花墟批銷年花已有數十年歷史,最初花農聚集於水渠道一帶交收,政府安排了34個貨車上落貨位全日輪流交收(不只34個花農),後來減到只有18個位;其後因阻街等問題,在地區人士、港九花卉職工總會協調下,2002年起開始獲當局安排使用旺角大球場停車場作為新界本地花農批售市場,並改以攤位進行,今年只有17檔抽籤,可見行業已在不斷萎縮。

當局向區議會解釋,此舉是「作為解決落實新界花農用作長期鮮花批售場地的地點前,及花農過去在花墟一帶的馬路旁批售鮮花所衍生車輛長期停泊路邊及販賣等地區管理問題的過渡安排。」市場全日24小時運作,凌晨時份花農從新界運花出市區、清晨或早上交貨,下午到晚上就向散客賣花。
今年(2021年)初當局以防疫為由停止了相關安排,後來又突然容許於凌晨進行批發,零售則禁止進行,反覆決定令不少農友無法跟隨,損失慘重。
臨近即將來到的農曆年(2022),舉辦市場的港九花卉職工總會早於9月向政府申請場地,但一直未得到回覆,唯有自行抽簽。直到最近才通知仍然維持今年(2021年)做法及安排,於1月27-31日(農曆廿五至廿九)場內只許批發鮮花盆栽;而不准進行任何零售活動,並只限凌晨1時至上午9時期間批發。
但租金並沒有因為縮減時段而減少,以五日共4萬元租金計算,平均每小時租金達$1000,不少農友認為,如無法同時做零售根本不可能去貨,勉強出墟實在無利可圖,被迫放棄今年批售市場,自付運費交出花店。

剩下不足6戶農友則認為花墟是花農與客戶最重要的溝通、交流平台,亦方便零售商取花,即使租金昂貴,仍希望繼續交貨,為廣大市民提供本地年花的選擇。
可是最近有消息指,當局可能以檔數太少為由,索性停止旺角大球場的交收安排,對於農戶而言實在是極大打擊。一方面香港並沒有公營的鮮花批發市場,而年花需求大、佔地廣,要及時找另外的地方交貨十分困難。
另一方面,如果全部批發都安排農田直出花店,運輸成本極度高昂,農場也不能容納多部大貨車同時上貨。至於網購鮮花比批發需要更多人手,卻收取高昂的手續費和佣金,對以佃農為主的花農而言都是極不現實的做法;而農場直接賣花,亦不是每個農場都有條件,大花(桃花)數量少、單價高都還可以,鮮切花(百合、劍蘭等)逐支逐支賣,人力成本比批發高太多。
由於年花投資大、一造要賺一年錢,亦即是說如果出貨不成功,農夫全年生計就會出問題,連下一年的成本都無著落。更令花農不甘的,是政府亦已復辦多個年宵濕貨市場,而在批售市場外、主要售賣進口花的花墟道一帶花商、花店,亦沒有人流控制措施。但當局卻只針對本地花農的批售市場限制零售活動,明顯是差別待遇。

有農夫形容主辦市場的港九花卉職工總會已無心戀戰,農友自行聯署去信漁護署及康文署,爭取全面復辦本地花農批售市場,讓本地農民可以繼續向零售商供貨,以及服務散客,及落實永久供本地花農批發、花店收貨的批售市場。如果沒有固定、只供本地農民出貨的花市,無法保證未來會否繼續種花。
數十年來,本地花農每天默默耕耘,為市民提供新鮮、優質及價錢相宜的本地年花,一直都受到大眾歡迎。而位於花墟道的批售市場,是一眾農友最重要的交收平台,失去這個平台,等如失去每年唯一的收入來源,年輕一代亦更難以入行,農業將會更加萎縮。
而我們將會持續跟進今年年花銷售的情況,亦已同花農合作,製作多條短片向公眾展示香港花卉種植技術,鼓勵更多市民支持本地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