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仙區議會轄下房委會動議地政總署落牛池灣及竹園見村民,第一場簡介會在9月29日完成。出席的近150位村民疑問未得到解答,政府必須要再落區與鄉長、村民對話。
政府一貫開發方針都是由上而下,先規劃後諮詢,然而當中往往犧牲弱勢寮屋居民的權益,方便自己工作。所以土盟與關注事件的朋友,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已介入這次事件,就是希望迫使政府和城規會正視面對社區訴求,必須由下而上、民主規劃。而「規劃」亦不應流於設計這地方將來的面貌,亦要照顧現有居民的生活、尊重鄉村文化。
自從九龍三村發消息傳出後,土盟在2019年開始在牛池灣鄉進行組織工作,主張以集體維護基層居住尊嚴作為工作的基礎,推動基層村民互助及團結爭取權益。我們在過去的組織工作中接觸超過200位村民,當中不少已經加入村民與組織者的關注小組。

牛池灣分東、西村兩部分,有些是祖先在宋代已定居的原有居民、有不少亦是居住此村數十年、亦有一部分是寮屋或寮屋劏房的租客。不過如果不計算土地業權補償,只要他們居住的單位屬寮屋,基本上都要面對同樣的安置補償方案。
即使居住環境未必理想,但寮屋劏房或這些非人住屋劏房,是他們少數可以在市區負擔的單位。在現行方案中,政府名義上將「非住用人住屋」(如工場、豬欄改建的寮屋)納入房協免審查(但是較貴的乙類單位)的安置計劃,但事實上,現時不少居住在這類寮屋/寮屋劏房的街坊,都是比較基層的一群,他們即使登記了,也未必可以負擔這種租金水平。
而政府亦未有將所有已登記寮屋號碼公佈,令到村民必須自行向寮仔部查詢,未能及時掌握所有資訊決定是否登記。
雖然政府聲稱凍結登記於2021-22年才進行,但對非住用人住屋的村民而言,他們必須符合住滿居住7年的要求,才可以進入房協安置的保障網(他們不可以以這間寮屋申請房委會公屋),所以如果今次不做登記,凍結登記時政府不一定承認他們的身份。所以對他們來說,凍結人口登記變相提前進行。
首次會議未處理到、所有居民的日後生活問題。簡而言之,只有凍結時在人住屋住滿2年、非人住屋住滿7年的人才有資格進入「510方案」之內;而當中並沒有免入息審查上房委會公屋的選擇。至於不符合資格的居民,地政總署表明只有臨時收容中心的出路。在我們的組織工作的認知中,牛池灣村粗略估計有1/4-1/3村民都極有可能不符合資格。
會議上我們亦與牛池灣村鄉公所有限公司的鄉長等人碰頭,我們亦支持村民捍衛自己身份與權益,而歸納到大多數與會街坊及村公所的共同訴求及意見包括:
- 免資產審查的安置安排租金水平應與房委會公屋看齊
- 牛池灣鄉歷史文化應得以保留
- 應先放寬寮屋安置政策的保障範圍
- 雖然未有實際時間表,但自願登記死線將近,村民不知應否登記
- 保障原有居民權益
土地正義聯盟將會繼續在牛池灣村、竹園聯合村的組織工作,我們亦呼籲相信連結村民、基層組織的朋友,加入土盟支援牛池灣村的小組,一同入村深耕做組織工作。未來我們將繼續定期洗村,並籌備舉行村民大會,與街坊一齊爭取權益。